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搭榕台交流“连心桥”******
中新社福州2月2日电 (记者 闫旭)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,在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,福州和台湾的小朋友以木拱廊桥传统技艺共同搭建两岸“连心桥”,寓意同根同源、同心同行。
202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当天举行,延续往届传统引入丰富的海峡元素,突出福州与马祖地区的亲情乡情。
启动仪式连线马祖分会场,展示地道马祖民俗,在榕马祖乡亲登上舞台与马祖朋友一起送上新春问候。
集市上,两岸手艺人各展非遗手工艺品魅力,小吃摊主摆出两岸美食吸引游客,文创业者带来充满新意的闽台文创体验,还有线上直播带货、台湾青年歌手主题音乐节目展等,现场互动热络。
台湾糕点师林发伟和妻子在现场制作手工麻糬。“在台湾,我们逢年过节都吃麻糬,尤其是元宵节更是必不可少。”林发伟说,“因为有‘粘钱’的彩头,闽南话讲‘天天吃麻糬,年年挣大钱’。”
主会场特设的台湾民俗风情馆内,“两岸同福之福马二十四节气展”正在展出,台湾手工艺人展示各自的绝活并与民众互动。手艺人江影在现场编织中国结,在她手中,一根红绳千变万化,发卡、挂饰、杯垫、玩偶等富有创意的中国结作品,吸引不少民众围观。
在江影看来,两岸民俗文化同根同源,通过参加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,能让民众近距离感受民俗的魅力,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。“热爱传统文化的两岸民众都期待有更多技术层面的交流,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互相观摩学习。”她说。
在此次民俗文化节的邀请下,包括林佑兴在内的20多名马祖乡亲通过福马“小三通”航线来榕参加活动。看到高粱酒、果醋、手工艺品等台湾特色,林佑兴倍感亲切。
林佑兴说,两岸民俗一脉相承,应在技艺上密切交流合作,加深感情。他也期待两岸“小三通”能尽快恢复常态化运营,让两岸亲朋好友往来更加便利。(完)
在保护中发展 新中国首个甲级体育场焕新归来的背后******
(新春走基层)在保护中发展 新中国首个甲级体育场焕新归来的背后
中新网重庆1月19日电 (记者 钟旖)2023新年伊始,对热爱健身的重庆市民而言,经过两年多修缮的重庆大田湾体育场重启开放无疑是一大乐事。
记者19日采访获悉,作为新中国首个甲级体育场,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的焕新回归是一项较为全面的综合保护工程,其背后,还凝结着遵循文物保护“真实性、整体性、延续性”的共识,在保护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。
据介绍,1956年竣工的大田湾体育场(以下简称“体育场”)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大田湾,是新中国第一个甲级体育场。2009年,重庆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应急避难场所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近年来,由于建筑年代久远,体育场出现看台结构存在安全隐患、墙体老化、用房侵蚀较为明显等问题,加固与保护修复工作被提上日程。
图为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焕新回归。 重庆市文物局供图2019年12月,大田湾-文化宫-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工程启动。“我们把工程名字叫做‘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’,充分体现了在工程规划中对文物保护的重视。”重庆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作为重庆市文物修缮单体体量最大的保护与利用工程,此次修缮遵从“修旧如旧、保持外观风貌、局部排危改造、功能与景观相应、重在外观修复”的原则,进行加固与保护修复,延长使用寿命,保护文物建筑的物质载体。
据透露,工程总建设用地111334平方米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、修缮和拆除三部分,涉及总图工程、建筑工程、结构工程、公用工程、文物修缮工程、综合管网工程、景观绿化、市政工程等。
图为重庆大田湾体育场焕新回归。 重庆市文物局供图其中,文物保护修缮建筑面积达9665平方米,遵守保护历史信息的理念,尽最大可能利用原有材料,保存原有构件,使用原有工艺。具体包括,重点清理室内外堆积杂物和垮塌构件,对人为不当的添加物进行拆除,包括加建房屋、不当的装修与添加物,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构件进行处理;按原材料原工艺重新修补破损墙体,清理墙体;将主席台正立面恢复至1956年建成后的原貌……
“修缮是为了更好地利用,更好地彰显文物的民生功能和风采。”该负责人称,此次修缮工程进一步挖掘和阐释了体育场的遗产价值,是保护和传承重庆文脉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,相信可进一步提升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,从而增强文化自信。
项目完工后,体育场于2022年12月30日重启开放,包含标准田径场一个,可容纳23200名观众,地下停车位780。室外生态体育公园包含篮球场5片、网球场2片、气排球场1片、乒乓球场8片、门球场2片,地面停车位8个,室内恒温游泳馆一个,可承接全民健身类活动及企事业单位、中小学生运动会等。
随着新春佳节临近,这一集健身休闲、都市旅游、体育产业于一体的全民健身综合体,将成为市民的又一热门打卡地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